(
二〇〇六年九月十五日
制定)
根据学校 “十一五”有关事业发展的安排和管理学科发展建设的需要,现就管理学院“十一五”事业发展制定本规划。
一、基本现状分析
“十五”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得到了飞跃性的发展,学校、学科、专业的重大调整为高等教育带来了发展机遇。2000年6月我校组建成立长春工程学院。2005年8月,学校为了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的需求,适应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满足学科交叉渗透,改造传统学科和培植新兴学科的需要,构建以工科为主体,工、管、文、理等相互依托和促进的多学科结构,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对学科专业进行了调整,院部进行了合并。特别是管理学院的组建,为管理学科的发展带来了机遇。
管理学院于2005年8月成立,由原工商管理院和管理工程院组成,现有教职工66人,专任教师48人,教授3人,副教授16人,高级职称比例占专任教师总数的 6%;现有博士7人(6人在读),硕士27人(在读8人),分别占专任教师总数的15 %与73%;是一支相对年轻但又具有一定潜力的教师队伍。现有工商管理、市场营销、工程造价、工程管理等四个本科专业八个专业方向,在校学生1430人。
几年来,管理学科在学校学科专业整合与调整中得到了稳步发展。努力构建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新方法,教学质量明显提高,新办本科专业四个,学科、专业建设和改革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积极探索,大胆创新,科学研究工作也有较快发展,科研工作取得学校第一名的好成绩。积极进行院部文化建设,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明显提高。专业特色逐渐显现,学生研究生录取率逐年攀升,就业率名列前茅。
管理学科近年来在学校改革与发展中得到了较快发展,一个以应用能力培养,面向基层一线的人才培养格局已基本形成。但是在人才竞争异常激烈、社会对管理专业人才需求,从能力要求与层次要求等出现了新的局面,使得现有培养模式、学科层次、目标定位与发展要求已明显滞后;在师资队伍建设中我们还缺少全省乃至国内具有影响的学科带头人;在科学研究工作中,我们科研基础薄弱,还缺少具有较大影响的论文、论著、科研成果,国家社科项目还未实现零的突破,崇尚创新的科研团队还没有完全形成;在教学工作中,课程群建设还没有形成良好的结构与梯度,精品课程建设还有一定的差距;在办学层次上,层次单一,还不能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在学科、专业建设与发展中,这些具有影响的问题期待我们在“十一五”期间得到进一步解决,这就为我院“十一五”的发展提出了艰巨的任务。
二、指导思想和发展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勇于改革创新,坚持和谐发展;以差异化为发展谋略,夯实专业基础,凸显模块特色,凝练学术方向,加强学科专业建设;以社会需求为切入点,以人为本,提高质量,构建特色,努力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二)办学定位
类型:应用型
层次:本科、争创硕士点
学科专业:探索应用型特色、打造名牌专业
办学方式:产学研结合
(三)指导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强化教书育人的原则。学院改革与发展的落脚点是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要求,教书育人是达到这一要求的基本途径。
2、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强化实践教学检验理论教学的原则。管理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理论教学的目的就是服务于社会,融化于实践,因而,实践性教学环节尤为重要。
3、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强化科研水平反哺教学的原则。科研工作是学科建设的生命线,而学科建设则是衡量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尺,也是提升办学层次与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学科建设既要与建设学位点相结合,又要与提高教学质量相结合。
4、坚持以制度建设为抓手,强化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是学院发展的基础,无论是教学、科研、师资、党建、团学工作,还是培训、办学、经费使用等等,都必须坚持党务与政务公开制度。
5、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强化实事求是与和谐发展的原则。不改革就没有出路,不创新就没有发展,但无论是超常规的举措,还是跨跃式的发展,都必须在现有基础上稳步推进。我们的发展思路是:正视现状,依靠现状,反思现状,打破现状。
三、发展目标与主要任务
(一)总体目标
“十一五”期间的总体目标是:师资结构比较合理,专业规模适度拓展,教学质量与办学水平逐步提高,学科建设与科研工作明显提升,建设成为省内有一定地位、国内有一定影响的管理学院。
(二)主要任务
1、人才培养与改革
优化专业设置,改革教学计划,注重学生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的培养。“十一五”期间 人才培养模式要更加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体现德、智、体全面发展,更有利于人文素养、科学素质的提高以及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创业精神的培养。坚持以市场对管理人才的要求为导向,以人为本,培养“懂经济,会管理,掌握应用科学、定量的方法去分析和解决管理决策问题的技术” 的高质量毕业生。申报信用经济管理等本科专业,建设“管理科学与工程” 学科硕士点。
全面加强教学运行和教学质量控制,进一步完善学院教学质量保证体院。坚持学院教学督导听课制度、学院行政领导听课制度、院研究所负责人听课制度和青年教师新开课试讲制度,认真落实教学检查制度。坚持开展学期主干课程学生问卷调查、期中学生座谈会,积极开展学生评教活动。坚持先进教师模范示教和教师与教师的评教活动。坚持教研室评学定期例会工作。做到各项教学管理文件完整,教学管理制度严格,课程和实践教学大纲齐全、规范(均有电子版)。
2006-2010年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的具体目标是:
类别
|
2005年
|
2010年
|
新增
|
本科专业
|
4
|
8
|
4个
|
学科门类
|
1
|
2
|
1
|
本科生规模
|
1600
|
2000
|
400
|
研究生规模
|
0
|
50
|
50
|
省级品牌专业
|
0
|
1
|
1
|
校级品牌特色专业
|
0
|
2
|
2
|
省级精品课程
|
0
|
1
|
1
|
校级精品课程
|
0
|
3
|
3
|
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
|
0
|
1
|
1
|
校级优秀教学成果奖
|
0
|
4
|
4
|
教学质量优秀率
|
71%
|
85%
|
14%
|
就业率
|
95%
|
95%
|
|
2、师资队伍建设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牢固确立人才是第一资源和拔尖人才优先的理念,增强人才培养的计划性,加大人才引进力度。
今后五年师资队伍建设的具体指标是:
年度
|
专任教师
|
博士人数
|
硕士人数
|
教授
|
副教授
|
双师型
|
2006年初
|
48
|
7含在读)
|
27
|
4
|
16
|
22
|
2010年底
|
10
|
10(含在读)
|
35
|
8
|
26
|
35
|
3、科学研究
科学研究成果是学院综合实力的体现,也是学科建设的具体体现和重要支撑,教学和科研的紧密结合,是提升学科品位和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教师的科研成果又是促进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重要基础。
今后5年,科研工作将以科研带教学,教学促科研,实现科研工作质和量两个方面的突破。
1)根据学科发展的要求,今后应在巩固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尽量向争取大规模、高层次的重要项目方面努力,力争5年获得1项国家级各类基金项目,10项省部级项目,以及尽可能争取更多的其他各类纵向基金项目,实现国家级科研零的突破。省部级3等奖以上的奖项,同行中认可度的专著或有显著社会经济影响力的应用成果。与此同时,还应更主动地向外开拓,紧密与市场相结合,理论联院实际,充分发挥自己的学科优势和技术特长,积极承担和参与各类横向课题的研究,努力为社会服务,一方面可以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另一方面也可以扩大我校在社会上的知名度,树立起良好的声誉。
2)要在总体上完成和超额完成学校下达的各年度科研经费指标,努力达到平均每年科研经费到款数30万元的目标,结束科研经费低水平徘徊的局面,实现量上的递增百分之三十的突破。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努力做到“小年不小,淡季不淡”,使科研工作稳健向前发展。要多动脑筋,尽可能地调动起广大教师的科研积极性。一方面在鼓励广大教师积极投入科学研究,另一方面也要尽量为大家创造良好的科研环境。要激励广大教师多参加学术交流活动,要经常聘请有关专家举办学术讲座,计划每年8次。
3)鼓励广大教师多出专著、多写高质量的学术论文。争取平均每年在三大检索刊物和国内外高级别刊物上发表的论文数超过2篇,论文总数每年有所增长。要特别注意激发广大青年教师的科研热情,做到相互之间取长补短,信息共享,增强科研的内在聚合力和团队效应。要继续注意培养青年教师的论文写作能力,继续开展学院内青年教师论文竞赛活动,促使青年教师的更快成长。
4、注重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积极组织、精心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市和校的各种能力大赛,鼓励学生申请创新基金项目和创业项目,力争我院学生在参加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创业大赛获奖。
5、硬件设施建设
1)中心建设
在现有现代商务中心实训基地,工程管理实训中心基础上,建设能力拓展中心,信用评价中心,工程管理信息中心,加强软件建设,提高服务和教学科研功能。
2)实习基地建设
在我院原有的10个实习基地的基础上,为扩大学生的实习面,争取在5年内再与有关单位协建10个左右的实习基地,每年平均建立两个,使实习基地总数达到20个。
四、主要措施
1、提升境界,凝心聚力,共谋发展
管理学院的发展,有赖于院领导班子的紧密团结,更有赖于广大教师的集体智慧。首先要加强学院领导班子的作风建设,一切事务紧紧围绕学院的发展目标,强化一把手责任意识与院领导分工合作机制;其次要加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党员的先进模范作用,使全院教职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集中精力建设与发展学院。
2、健全制度,规范操作,提高效率
通过建立健全各种制度,规范管理,阳光操作,使教学管理、科研管理、行政管理、学生管理等工作有章可循。一是通过制度化与规范化凝聚人心,充分调动全体教职工的积极性,二是严格按程序办事,避免相互推诿,提高工作效率。
3、夯实基础,改革创新,彰显特色
根据学校综合性发展与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必须认真分析通识课程与模块课程的关院,在夯实基础的同时,改革培养方案,强化模块特色。在加强主干课程教学的同时,充分利用校内理、工等应用性学科资源,培育模块教学的生长点,按照“可通可专、通专结合、适应就业” 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探索与细化培养方案。
4、梳理学科,凝练方向,充实内涵
在“十一五”期间,牢牢抓住二次学位点申报的机遇,认真分析与研究我院学科建设与学位点申报的可行性方案,整合校内相关学科资源,充分利用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优势,寻找富有创新意义的学科方向生长点,学科建设及其学术方向的凝练,关键在于充实学科内涵,即主要依靠师资力量与科研水平的提升。因此,培养师资力量、引进优秀人才,强化科研意识、打造学术团队,是加强学科建设的重中之重。
5、扩大交流,提高效益,改善条件
管理学院的发展不仅要靠自身的努力,还必须依靠社会各界的关心与支持。具体地说,需要做到“两个加强联院”:一是加强与管理学教育界的联院,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积极参与、融入管理学界的学术交流活动,丰富学术资源,扩大管理学院在业界的影响;二是加强与企事业、行政机关等社会各界的联院,在开放办学、业务培训、横向科研合作诸领域加强合作,拓宽办学渠道,提高办学效益,改善教职工福利待遇。